李华杰,男,现年 55岁,中共党员,1987年1月参加工作,2005年秋就读于国家开放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,200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现任福安市阳头街道阳春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。
他深耕阳春社区17载,始终坚持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,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区“大党委”的战斗堡垒作用,首创社区近邻党建“1226”模式,以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为切入点,用党建“绣花针”打通堵点、疏导痛点、治理盲点,全力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。他以个人的“辛勤”指数换取居民的幸福指数,走出了一条社区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、密切党群、促进和谐、推动发展的新路子。宁德市第三、四、五次党代会代表,福安市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次党代会代表,第十三、十四届福安市政协委员。先后被授予“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”“福建省先进工作者”“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”“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”“福建省终身教育先进工作者”“国家开放大学杰出校友”等荣誉称号。
他是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,他是攻坚且克难的奋斗者;他在社区深耕治理17载,他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社区新篇章……他就是宁德福安市城阳街道阳春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李华杰。
作为社区的“大家长”,李华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社区“大党委”的战斗堡垒作用,首创社区近邻党建“1226”模式,带领居民探索出基层自治的“阳春路径”,社区荣获“全国文明单位”“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”“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”等16项全国荣誉。2023年7月,住建部等7部门公布全国首批106个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名单,阳春社区作为宁德市唯一入选社区名列其中。
李华杰在阳春社区的工作经验被新华社、《人民日报》、学习强国等20多家央媒广泛报道,汇编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》一书参考案例。
以社区为“家”
探索出基层自治的“阳春路径”
阳春社区属于老旧小区,存在着设施老旧、环境差、生活不便利等“通病”。为了解决这些难点热点问题,李华杰多方争取上级部门支持,积极发动党员群众、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,推动小区逐步改造换新。
李华杰以社区为“家”,首创“六贴近六服务”,解决民生难点热点问题,将党的服务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。他用民生小事,托举起居民的大幸福。
为开展好社区“一老一少”服务,他构建了敬老服务“五大网络”,以“六心标准”,提供九项居家养老服务,每月25日开展“爱心日”助老活动,为老年人泡脚、修指甲、理发、义诊等志愿服务86场,服务9600多人次,努力做到“老人在家开心,子女在外放心”。
为解决家长“看护难”之忧,创办了社区青少年之家、“四点半”学校和公益暑托班,累计服务少儿1.3万人次,解决了家长暑期“看护难”之忧。
为了营造“邻里一家亲”的浓厚氛围,他协调共建单位让出闲置的杂物间、通道,连点成片打造小区“百米文化长廊”,新建1000 平方米的社区公共服务用房,成为了社区便民服务、宣传文化、科普教育、文体健身和居民交流情感的场所,实现了“从无到有”的转变。
他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关关难过关关过,通过群众自筹,部门协同,社会投入,政策补助等“四方”融合的阳春改造模式。至今,共聚集各方资金约1亿元,新建幼儿园、改建了社区公共服务用房、雨污管网、水、电、气、监控、道路“白改黑”、充电桩200个……实现了小区新蝶变。
在他的努力下,社区活动服务场所从80多㎡扩展至2000多㎡;社区集体收入实现从“零”到年均收入30万元的巨大变化。
爱岗敬业德勤兼备
攻坚克难完成宁德首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
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高不高,市民说了算;一个小区的居住环境好不好,要从居民那儿找答案。
阳春社区建于1995年,有着老年人上下楼难的“通病”。他带领社区干部深入开展调研,走访居民263户,征集建议156条,并制定“一小区一方案”。
在实际工作中,面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意见难统一、审批难和资金难等问题,他建议秉着“多受益多出资,少受益少出资或不出资”的原则,动员每栋楼中党员干部先行动起来,楼上的做楼下的工作,党员做群众工作,想通的做迟疑的工作,他用“心”文化自治,用“远亲不如近邻”情感来让大家达成加装电梯的思想共识。
在他的努力下,安居小区率先成功完成宁德市首个老旧小区成功加装电梯的工作,21条电梯让银发族感受“直达”的幸福,惠及居民1200多人,让群众的日子过得愈来愈舒心。真正做到用民生小事,托举起居民的大幸福。
“社区现在改造得很漂亮,有了加装电梯,我们也能经常下楼溜达,感谢社区李华杰书记的协调推动,给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。”今年94岁的离休老党员陈韵红对新加装的电梯连连称赞。
党建引领社区治理
创新总结出“1226”近邻党建模式
用党建“绣花针”串起社区治理“千条线”,这是李华杰工作的重要法宝。多年来,他坚持以党建创新引领社区治理,创新总结出阳春社区“1226”近邻党建模式,积极培育“小区党建”“红色业委会”“红色物业”等,通过组织引领、党员示范、邻里参与,开展“六贴近六服务”,共同办好社区“家门口”的事,让党建触角延伸到小区邻里“最后一米”。320多名党员在他的带领下,从基层社区出发,从身边小事做起,将各种暖心服务送到了居民群众的心坎上,真正践行了“一个党员一面旗”。
他牵头社区党组织与驻区12个党支部开展共建,建立驻区单位联席决策机制、双向服务承诺机制,形成“事情共商、资源共享、难题共解、活动共办、文明共创的‘区域大党建’”工作格局;
他积极构筑社区“智慧服务平台”,整合物业服务平台、小区技防、代缴代扣等网络化服务,采集包括人口户籍、疫情防控、居民康养、社会保障、民政优抚等20类基础信息数据,有效解决居民诉求,提高社工队伍办事效率;
牵头组建社区器乐队、广场舞队、志愿者艺术团等16支文体队伍,每年组织举办由“群众编、群众演、群众看”的社区“家门口的春晚”,表彰社区年度优秀志愿者、好邻里、好婆媳、文明家庭等优秀模范,以好榜样兴家风、淳民风、正社风,在欢乐的气氛中宣传新思想,凝聚正能量,弘扬新风尚,现已成为地方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靓丽品牌。
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。社区的蜕变,是他谋在深处、干在实处、走在前头,是他润雨细无声的匠心精神,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社区新篇章;是他以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对社区事业的执着。